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研究实践

高校节约型园林建设中种植设计浅析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7日 14:22 新闻来源:江苏高校节能网 浏览次数:

一、引言

在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为恶劣,园林建设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高校园林建设是为了改善高校校园生态环境,提高校园生态品质的重要途径,对高校教育工作和师生日常学习、生活极为重要。不过,在我国高校园林建设中,部分高校存在急功近利、盲目攀比、追求奢华等现象,大量引近外来植物、珍稀植物、大树古树高价建造高校园林,铺张浪费极为严重,不仅影响园林建设资金利用效能,还偏离了我国高校园林建设的初衷。早在2006年,建设部就首次提出了节约型园林的概念,倡导园林建设按资源合理与循环利用的原则,从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追求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虽然近年来,在国家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倡导下,我国高校园林建设铺张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追求反季节栽植、大量引入奇花异草、追求大而全效果等等,这些都需要近一步改变。下面,本文从种植设计入手,就高校节约型园林建设浅谈几点看法。

二、我国节约型园林建设概述

(一) 节约型园林内涵

节约型园林最早是由建设部于2006年提出的,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不过,节约型园林首先重在“节约”两个字上。节约一是指节制,避免浪费,保证一定的资源消耗和成本投入能获得一定的效益或收益。二是指以相对少的资源消耗和成本投入获得相对较高的效益或收益。节约型园林建设,要求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资金投入、最少的环境干扰来建设园林,充分注意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

节约各种资源投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出最高效的园林生态保障系统。

(二)我国高校园林建设浪费现象

当前,我国园林建设中的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园林建设规划设计指导思想的偏差上,其次是建设施工、养护管理技术方面。有不少高校园林在规划设计时不合理,粗制滥造质量低劣,浪费极为严重,尤其是盲目追风抄袭现象普遍存在, 规划设计变成了抄袭模仿,根本不顾本校资源条件和环境特色,一味地追求大气、 壮观、奢华,大搞形象工程,片面强调视觉效果,给高校园林建设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在种植设计中,有不少高校园林建设根本不考虑本地自然规律与生态系统的特点,采用大树移栽、引进外地花草国外植物逆境栽植、反季节种植等,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现象。更有甚者,甚至从深山老林中采集大树古树,运用直升机吊运,然后移植到高校校园,所消耗的资源远远超出种植所能获得的园林绿化效益。

(三)节约型园林建设基本思想

节约型园林建设是以功能过程为导向作为基本思想,形成一个以绿地植物为基本功能单元的,具有特质循环和生物修复功能的绿地生态系统,以满足生态环境改善、景观、文化、休闲、安全等方面的功能需求。在节约型园林建设中,常用的有生态绿地格局理论、群落营造理论、循环工艺理论、 生物修复理论、立体绿化理论。理想的生态格局,应当能顺应区域空气流动、水文地质、热量耗散、 人类活动,充分发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作用,在生态体系内具有均匀性、流动性、功能性、稳定性、开放性等特点。植物群落是园林建设的基本结构单位,不仅影响园林的整体形象还影响园林的生态功能与生物多样性,群落营造应当实现园林的可持续、自维持、稳定性、低成本、高效率,园林的生态效益通常以叶量衡量,而非树木数量,叶面积总数越高则绿化效果和生态效益越高。除此之外, 园林植物应当形成一完整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的生物链,园林内植物、动物、微生物、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应当能消除、分解、吸收、吸附、同化有害因子,使整个园林生态系统能实现自我修复。最终,在此基础上,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资金使用效率,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功能。

(四)高校节约型园林建设种植设计基本策略

土地资源和资金的节约,是高校节约型园林建设种植设计应当首先关注的问题。高校园林建设用地极为有限,要在有效的园林建设用地上营造出环境优美、生态效益高的园林,就需要充分挖掘、利用土地资源与空间,最大限度的提高绿化覆盖率。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屋顶、墙体进行建筑绿化,利用道路、景观、湖泊进行立体绿化。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植物群落和生态痕迹,如山坡、 林地、植被等进行原生绿化。种植设计应当和校园功能区相适应合理规划,做到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土地资源和绿化空间,充分发挥绿化效果提升绿地功能。如厕所、操场、道路、住宿区、教学区、停车场、商业区等等,种植设计都应当和其功能需求相匹配, 综合考虑绿化效果。立体绿化和垂直绿化,是提升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如护坡、墙体、围墙、屋顶等,都可以进行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 虽然屋顶绿化的成本要高于普通地面绿化增加种植成本,但在高校有限的土地资源空间范围内,却能获得极高的生态效益。

三、高校节约型园林建设种植设计策略

(一)合理使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设计——构建乔、灌、草复合植物群落

高校园林建设土地资源极为有限,因此在种植设计时应当注意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在有限的土地资源范围内获得最大的园林生态效益。例如大面积的草坪和铺装场地,虽然能取得空间尺度上的宏大壮观效果,但真正能提供的生态效益极地,土地资源利用率极地。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显示, 植物与草坪的投资比例为1:10,但产生的生态效益却是30:1,同等占地面积的树木产氧量是草坪的5倍。而实际上,园林绿地除了提供景观绿化功能外,还承担着休闲、防护、生态、健身、文化等多种功能,占地面积极大效益极低的草坪,在这方面所能提供的功能性支撑也极低。可见,应当尽量缩减草坪性绿地面积, 加大林下空间的比例。同时,缩减草坪面积,还可以增加校园绿地绿量,提高校园园林植物的多样性,而非仅仅关注于草坪的观赏价值。此外,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还需要尽可能多的利用土地资源,对一切可绿化的用地进行充分、合理的绿化,如在操场、道路周边尽量种植乔木,这样既不影响运动交通,又能增加绿地面积。在种植设计时,也尽量少用单一的绿地铺装,如草坪铺装、树阵铺装等方法,增加乔木、灌木、花木的多样性,使园林种植更为立体化、层次化,充分提高绿地面积,合理搭配不同植物种类的种植面积,构建起集乔、灌、草等植物种类于一体的复合植物群落,既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又能增加植物群落多样性。

(二)尽量选用易栽培植物、粗放养护型植物——构建人工栽培的自然植物群落

植物成活率与成活后的生长性能,直接影响着建设成本和养护管理成本质。 高校校园存在大量的硬化路面和铺装面积,整体来说高校校园的土壤条件远低于野外土壤条件,甚至极为恶劣,极不适宜植物生长发育,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植物品种的选择。应当尽量选用易栽培植物提高园林植物种植成活率与成活后的生长性能,降低建设成本和养护管理成本。土壤条件,应当作为高校节约型园林建设中种植设计考虑的重要条件,应当根据高校特殊的土壤环境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对于校园内一些土壤条件变化大的区域,如垃圾场、厕所、操场、污水排放通道等更应当注意。适应性强的植物,能有效提高成活率和生长率,还能降低种植时的土壤改造成本。园林建设中的植物,通常都需要进行移植,移植成活率也应当作为高校节约型园林建设种植设计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植物移植进入高校园林中,其生存环境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不论是幼苗还是大树移植,生存环境的变化和移植过程中的破坏,都会影响其成活率最终给建设成本和养护成本带来影响,因此在种植设计时应当尽量选用根系发达、生存力强、自我修复力强的植物,以减少人工养护和植株补栽的成本。抗病能力也是种植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生态环境相对较弱,抗病能力弱的植物,极容易产生规模性虫病害,同时病虫害还会影响绿化效果和观赏价值,因此应当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植物,这样既能节约养护管理成本,又能减少对高校环境的污染。

此外,如草坪、低矮灌木、花坛等,都需要定期修剪以保持其外观整齐和图案轮廓,这无形中会增加高校园林的养护管理成本,再如一些植物需要不断施肥、 浇水、杀虫,也会增加养护管理成本,不利于园林节约。粗放养护型植物,是指对修剪、杀虫、施肥、浇水要求较低的植物,这类植物能有效降低养护管理成本,是高校节约型园林建设中种植设计的首选。节约型园林建设中,可以多选择自播繁殖能力强的地被植物作为地被绿化。如蒲公英、二月兰等,既能提供浓厚的郊野气息,又能使其在无人工干预的条件下自我繁殖生长;再如可以选择一些植株形态变化较小的植物,这些植株形态变化较小的植物在其整个生存周期都不会有明显的视觉变化,用于高校园林建设也能有效降低人工养护管理成本。此外,还应当考虑好植物的生长空间,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生长空间需求,在种植设计时应当根据场地特点,以植物成年冠幅设计栽植密度和栽植位置,而不能单单追求建成的视觉效果,避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甚至出现建成后几年还得人工移除、 修剪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尽量选择乡土植物——构建地带性植物群落

在我国高校园林建设中,很多高校都忽视种植乡土树种,甚至不种植乡土树种,而种植一些并不适合于本地环境的外地树种甚至国外树种,这不仅会增加树种成本还会给后续的养护管理工作带来很多问题。不同区域有着不同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乡土植物在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长期选择下,形成了适应区域的乡土植物群落,构建起一个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这种和谐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 应用于高校节约型园林建设中,能获得极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对于引种植物而言,乡土植物不仅适应了区域气候与环境,能获得极好的生长发育效果, 对水肥等方面的需求也相对较低。如果在种植设计中一味地追求模仿、奢华,引进不适合于本土的植物种类,不仅不利于高校园林生态系统的完善,还会增加建设成本和养护管理成本。尤其在当前我国高校园林树种单一雷同的情况下,利用乡土植物构建出有区域特色的高校园林,更能获得特殊的地方景观效果,是既有利于节约成本,又有利于获得效益的重要途径。

高校园林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本身就受到很多人类因素的干扰,乡土树种在本地的长期生存与演变中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适应能力,应用于园林建设中能有效降低种植和管理成本,更附合本地植物群落丰富性的需要,应当着重于从本地物种中选择适合的树种推广使用。园林植物受特殊的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影响,在供水方面不同于野外植物,应当着重考虑耐旱型的旱生植物、中生植物和耐贫瘠植物,这样既能节约养护管理的用水量,也能降低植物死亡率,提高植物生长性能,如侧柏、白榆、国槐、紫荆、石榴、旱柳、油松等。

四、结语

高校园林建设是改善高校校园环境,提高高校校园生态品质的重要途径。高校园林虽然是人工造物,但由于高校校园环境的特殊性,在高校节约型园林建设中,应当注意种植设计问题,充分结合高校校园环境利用节约型园林设计的思想和种植设计策略。杜绝盲目攀比、追求奢华、急功近利的思想,多利用乡土植物、 易栽培植物、粗放养护型植物,合理利用高校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园林建设资金, 合理搭配乔、灌、草植物,优化植物种类配比,构建出符合高校校园特色的人工栽培自然植物群落和地带植物群落,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高校校园园林绿化量,有效的降低建设成本和养护管理成本,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资金投入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生态效益与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1]钟晨,方威.能源节约型园林设计浅析[J].中外建筑,2011(4)

[2]闫煜涛,白丹.论节约型园林建设中园林材料的设计手法[J].华中建筑,2009(6)

[3]周禧林,庞宏东,邓敬忠.节约型园林的生态设计原理及实施策略[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0(6)

[4]任景景,孔令玉,余佳,陈展川.节约型园林设计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8 )

[5]彭滨海.节约型园林建设应用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02)

首页 | 专委会概况 | 通知公告 | 能专会动态 | 政策法规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主办单位:江苏省高校后勤协会能源管理专业委员会
联系电话:0511-88780122 电子邮箱:hqjt@ujs.edu.cn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 邮编:212013
2021-2025 江苏高校节能网 版权所有